雨季地表水浑浊难处理?过滤方案要这样调整

时间:2025-10-17 16:44:12 作者:超级管理员 分享到:

雨季来临,强降雨引发的地表径流裹挟大量泥沙、污染物涌入水体,导致地表水浊度骤升,部分区域水体泥沙含量可能会达到正常水位的10倍之多。这种高浊度水质不仅增加过滤负荷,还易造成滤料堵塞、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。针对雨季地表水的特殊污染特征,需从预处理、核心过滤到运行调控进行全流程方案调整,才能实现高效净化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雨季地表水浑浊过来方案相关内容。

 碳钢机械过滤器.jpg

先控源头:强化预处理减负荷

雨季地表水处理的关键第一步是降低后续过滤压力,预处理环节需重点针对大量悬浮固体优化设计。对于取水点,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应配套扩容沉沙池,通过延长停留时间至4-6小时,预先去除粒径0.1mm以上的粗颗粒泥沙,减少滤料磨损。

混凝沉淀工艺需动态适配水质变化。当原水浊度超过50NTU时,应将铝盐混凝剂投加量提高至常规值的1.5-2倍,同时通过变频搅拌器将反应初期速度梯度调至80-100s⁻¹,后期降至15-20s⁻¹,确保形成密实絮体。若伴随藻类或有机物激增,可搭配投加0.1-0.3mg/L的预氧化剂,强化污染物去除效果。斜管沉淀池需将表面负荷控制在0.8m³/(m²・h)以下,每日增加1-2次排泥频率,防止污泥堆积影响沉淀效率。

 

核心升级:优化过滤系统配置

滤料组合与级配调整是应对高浊度水的核心。单层砂滤料需升级为“无烟煤-石英砂-磁铁矿”三层滤料体系:上层采用粒径0.8-1.8mm的无烟煤截留大颗粒泥沙,中层0.5-1.2mm石英砂细化过滤,底层0.25-0.5mm磁铁矿增强截污容量,滤料总厚度控制在1.2-1.5m。所有滤料需满足不均匀系数≤1.8的标准,避免反冲洗时分层混乱。

反冲洗模式需从单一水冲改为气水联合冲洗。具体流程为:先以15-20L/(s・m²)强度气冲3-5分钟,打散板结滤层;再气水混冲2分钟(气10L/(s・m²)+水7L/(s・m²));最后水冲5-7分钟,直至排水浊度<10NTU。这种模式可节省30%冲洗水量,同时大幅提升滤料清洁度,尤其适用于雨季高污染负荷场景。

 

精细调控:动态适配水质波动

雨季水质的突发性变化要求建立实时监测与响应机制。通过在线传感器追踪原水浊度、pH值等参数,当浊度突破80NTU时,自动降低过滤速度至6-8m/h,避免污染物穿透滤层;pH值偏离6.5-7.5范围时,及时投加酸碱调节剂,保障混凝与过滤效果。

反冲洗周期需根据实际污染负荷灵活调整。常规时期每24-48小时冲洗一次,雨季可缩短至12-24小时,采用“高频次短时间”模式,防止滤层过度堵塞。同时密切监测滤池水头损失,当达到2.5-3.0m时立即启动冲洗,避免滤料压实影响后续运行。

 

应急保障:应对极端污染场景

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时,需启动应急预处理措施。在取水口增设格栅密度至80目,拦截枯枝、垃圾等大型杂质;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增强絮体强度,提高沉淀效率。若出水仍不达标,可在过滤后增设活性炭滤池,利用其多孔结构吸附残留有机物与重金属,空床接触时间控制在15-20分钟。

 

日常需做好设备维护储备,定期检查滤头、配水系统是否堵塞,备足混凝剂、滤料等耗材。建立水质异常应急预案,明确浊度超标时的工艺调整流程与责任分工,确保在1-2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。

以上操作仅个人间接,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!

 碳钢过滤器22 (2).jpg

雨季地表水过滤处理的核心在于“预处理减负、过滤系统升级、动态调控适配”的三维协同。通过针对性调整工艺参数与设备配置,不仅能有效应对高浊度难题,更能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,为饮用水安全、工业用水保障等场景提供可靠支撑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雨季地表水浑浊过来方案相关的资讯,欢迎随时在本网站留言或来电咨询相关资讯!感谢您认真阅读!

 

本文由蓝创沃特(www.lancunwater.com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

 

可能您还想了解:

新农村井水净化设备是装在地上还是地下?

新农村井水净化设备一般有多少容量?

版权所有: 转载请注明出处

相关新闻